> 文章列表 > “上山斸山山丁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上山斸山山丁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上山斸山山丁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上山斸山山丁登”出自宋代郑起的《樵歌三首》。

“上山斸山山丁登”全诗

《樵歌三首》

宋代 郑起

上山斸山山丁登,下山嵌山山棱层。

秋残日暮归来晚,茅檐洗脚月又明,明朝早入芙蓉城。

《樵歌三首》郑起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樵歌三首》

朝代:宋代

作者:郑起

上山斸山山丁登,

下山嵌山山棱层。

秋残日暮归来晚,

茅檐洗脚月又明,

明朝早入芙蓉城。

中文译文:

上山斩伐山中的树木,山丁攀登;

下山堆嵌着层层叠叠的山石。

秋天渐渐残暮,归来晚了,

茅草檐下洗去了脚上的尘垢,月亮又明亮起来,

明天早些时候就进入芙蓉城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樵夫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。樵夫在山中劳作,上山砍伐木材,下山背着沉重的木柴。作者通过描写樵夫的劳作景象,展现了他的辛勤和坚韧。

诗中的秋天已接近尾声,太阳渐渐西沉,樵夫因为劳作而回家较晚。回到家中,他洗去了脚上的尘垢,茅草檐下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来。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刻画。

最后两句描写了樵夫明天的计划,他希望明天一早就进入芙蓉城。这里的芙蓉城可以理解为指代他的家乡或者是一个美好的地方。樵夫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樵夫的劳作与生活,表达了劳动者的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,传递了和谐宁静的氛围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者的赞美,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