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乡梦有时逢骨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乡梦有时逢骨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乡梦有时逢骨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乡梦有时逢骨肉”出自明代郭奎的《腊日》。

“乡梦有时逢骨肉”全诗

《腊日》

明代 郭奎

腊日三年为异客,今年霜雪未全饶。

风尘暗满淮南路,雾雨寒生江上潮。

乡梦有时逢骨肉,此身何处托渔樵。

共来吴楚交兵地,烽火依稀似六朝。

《腊日》郭奎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腊日》是明代诗人郭奎的作品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腊日三年为异客,

今年霜雪未全饶。

风尘暗满淮南路,

雾雨寒生江上潮。

乡梦有时逢骨肉,

此身何处托渔樵。

共来吴楚交兵地,

烽火依稀似六朝。

中文译文:

已经三年过去了,我作为异乡客居住在这里,

今年的霜雪还未完全降临。

风尘弥漫在淮南的道路上,

雾雨寒冷,江上的潮水涨起。

有时候我在梦中见到家乡的亲人,

但我自己的身体却无处栖身,只能以渔樵的身份生活。

我来到了吴楚交战的地方,

战火的烽烟依稀仿佛是六朝时期的景象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腊日》描绘了一个异乡客的孤寂和思乡之情。诗人郭奎生活在异地已经三年,寒冬时节即将到来,但霜雪却迟迟未降,给他带来了一种苦涩和无奈的感觉。他身处于淮南的路途上,风尘扑面而来,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沉闷和艰辛。雾雨的寒冷使江上的潮水涨起,给他的心灵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。

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他时常在梦中见到亲人,但他自己却无法回到家乡,只能以渔樵的身份在异地生活。这种无奈和孤独使他更加怀念起家人和家乡的温暖。

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方是吴楚交战的地方,烽火仍在燃烧,给他的思绪中勾起了六朝时期的景象。这些景象在他的心中如影随形,使他对过去的辉煌和荣耀产生了一种怀旧之情。

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,展示了诗人在异地漂泊的孤独和思乡的情感。同时,诗人通过描写历史背景和战乱之地,表达了对六朝时期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关切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抒发了诗人的情感,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,并引发对家乡和历史的思考。